湾区三分钟丨赛龙夺锦背后的“匠心故事”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端午临近,各地纷纷进入划龙舟的高峰期。广东人对龙舟赛热情有多高?早在半个多月前,广东就已经进入了“龙舟月”。广东人对于在龙舟赛中拔得头筹到底有多在乎?这里有句俗语叫:“宁可煲烂,不准扒慢”。意思是说宁可把龙舟撞烂,也不能在赛龙夺锦中慢人一步。
当然,想要扒得快,除了挑灯夜训、把皮肤晒成“烧鹅色”,最关键的,还得有一条好龙舟。“让龙舟划得更快”是所有造船师傅的终极目标。
传统龙舟制作非常繁杂,除了选料、开料、打磨、上漆等八大工序,光是细分就有上百道小工序,也难怪有人说一个龙船“造船厂”,就是一条小小的产业链。其中,手工打磨尤为重要,龙舟木的光滑程度会直接影响比赛的滑行速度。
今年,看龙舟、赛龙舟的热情高涨。大多数船厂的订单量比去年同期都增长了两倍多,上漖村是广东最古老的龙舟制造基地,珠三角地区90%的传统木制龙舟都出自于此,这里也曾经诞生过上百条“冠军龙”。
让上漖龙舟“独步天下”的,要数从百年前传承至今的“掌口”和“龙缆”技术。“掌口”这一工艺,主要靠熟手工匠人工凿出各种规格的咬口,再进行拼接。引用了榫卯结构的家具制作工艺,不使用任何钉子或黏合剂,这样做出来的龙舟相当结实,不会散裂
“快”,没有止境,在这一点上,敢为人先的广东人从来不乏创新。先人传承下来的工匠智慧使上漖龙舟结实牢固,质量上乘。如今,传承者们进一步将龙舟底部舷板改良,从原来的平底打磨出弧度,减少龙舟在破水时的阻力,使龙舟可以划得更快。广东龙舟制作技艺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,一代代工匠心心在一艺,又在前人的基础上,不断革故鼎新。
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支撑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,这正是“赛龙夺锦”背后的匠心故事。龙舟文化的延续,也如龙舟竞渡一般,讲究的是蓄势待发和奋力拼搏。我们也希望,无论是珠江上奋楫向前的龙舟,还是在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上的广东,都能“扒”出新速度,“拼”出新生机。
关键词: